路基、路床、路堤、路塹有什么區別
路基:是路面的基礎,它承受著本身巖土自重和路面重量,以及由路面傳遞而來的行車荷載,是公路的承重主體。
公路路基由寬度、高度和邊坡坡度三者所構成。
路基寬度取決于公路技術等級;
路基高度取決于縱坡設計及地形;
路基邊坡坡度取決于地質、水文條件,并由邊坡穩定性和橫斷面經濟性等因素比較選定。
路床:是路面的基礎,是指路面底面以下2000px范圍內的路基部分,承受由路面傳來荷載。在結構上分為上路床(0~750px)及下路床(30
~2000px)兩層。路面直接鋪設在路床上。因此,對路床,特別是上路床的土質、粒徑、壓實度都有嚴格要求,必須均勻、密實、強度高,不得有松散和軟彈現象。挖方路基的路床,必須平整、密實,用重型壓路機壓實至規定的壓實強度。為了確保路面各結構層厚度均勻和排水需要,路床表面必須做成與路面一致的路拱橫坡度。
路堤:是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,其作用是支承路床和路面。
路床以下的路堤分上、下兩層:
上路堤:路面底面以下80~3750px范圍內的填方部分。
下路堤: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。
路塹:是指全部在原地面開挖而成的路基。路塹開挖后破壞了原地層的天然平衡狀態,其穩定性主要取決于地質與水文條件,以及邊坡深度和邊坡坡度。路堤是指填方段的道路路基。和路塹是相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