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恒智天成建筑資料軟件”小編了解到,談到新年愿望,包工頭們普遍表示,希望仲裁結果能夠早日出來,“我們的錢能夠盡快要回來。”
“我們包工頭夾在開發商和農民工之間,到哪兒都不是人。因為討薪,我已經數不清來省城多少次了,每天都盼著欠我們的工錢能夠盡快要回來。”來自吉林省榆樹市的包工頭范福良說。
范福良在2013年承包長春市寬城區一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部分刮大白工程,由于開發商和建筑商扯皮,與建筑商(即所謂大包)簽訂協議的范福良遲遲拿不到工錢。據他估算,總共拖欠300多名農民工工資1000萬元。
一年多的時間里,范福良手下的工人們一打電話就是找他要錢。為了盡快要到錢,他們去過北京,還到省市政府,最終在勞動監察部門立了案。
為了討工錢,他們白天待在政府相關部門等說法,晚上去火車站湊合,有的就在工棚借住。
這些天兒子放了寒假,就跟著范福良和媳婦住在長春市南四環旁邊的建筑工地里。“我爸爸一接電話,指不定就是哪個工人要生活費或者要工錢。”他剛剛上二年級的孩子說。
和范福良一樣,李恒也是同一個項目的部分工程的包工頭,每天都能接到工人追債的電話,他的老母親因為跟他一起去討薪還摔了一跤。“經過這件事,再也不想干下去了,每天都睡不著。”李恒說。
日前,在長春市和寬城區相關部門的協調下,包括范福良在內的數十名農民工代表現場簽字,同意先行領取由市建委代管的開發商保證金共200萬元。雖然離總數還差很多,但畢竟可以暫時先回家過年。其余的欠款將在有關部門進行仲裁之后,依據仲裁結果再進行處理。
李恒和范福良等包工頭表示,現在的建筑行業還很不規范,雖然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層層轉包,但是通過關系攬到工程的現象比較普遍,這樣既不能很好地保證建筑質量,也可能讓農民工成為最終受害者。